王天珩露出为难的神色,他有几斤几两自己可太清楚了,让大汉旅担任主攻手,怕是完不成李峰交代的任务啊。
“你知道什么是鱼饵吗?除了你大汉旅之外,我会调动楚云飞的46师前往绥西,一同把那边的事情给盘一下。”
“既然势力错综复杂,咱们就快刀斩乱麻,快速的清除干净。”
拍了拍这家伙的肩膀,让他胆子大一些,不会让大汉旅平白无故送死的。
王天珩离开房间后,赵刚已经在等候了。
门外传来陈勇低沉的通报声,紧接着,赵刚挺直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下意识地拽了拽有些褶皱的军装下摆,深吸一口气,大步迈进办公室。
“李长官!”
赵刚身姿笔挺,敬礼的动作干脆利落,帽檐下透着几分拘谨。
李峰抬手指了指对面的木椅,嘴角带着几分笑意:“别这么见外,坐下说。今晚就是简单聊聊,咱们也是共同经历过生死的兄弟,不用总把职位挂在嘴边。”
“现在你也是旅长职务了,有什么感受?”
感受?
那可太多了,赵刚脸上五味杂陈,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
“当长官和做士兵,真的是两码事,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需要平衡的事情更多。我一直认为世界是非黑即白的,但有时候,总会有黑白之间的混沌地带。”
“职位越高,担子越重,但也意味着能做更多事。带兵打仗,光靠一腔热血可不够,既要懂得体恤手下,也要学会审时度势,还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
明显感觉到赵刚的成长,知识分子出身,也能从战场上打磨成璞玉。
李峰一直看好这家伙,原则性强,执行力强,文武双全,绝对是带队的好手。他不一定擅长打仗,但绝对可以带好一支部队,保证其作风优良。
此次归绥会盟,八路这边的代表也很给面子,符合他们拉拢一切抗战力量的初衷。
双方联合组建的新二团也初具规模,装备好,后勤完善,战斗力强。
这种合作模式可行,至少在当下阶段可行,能够辅助李峰快速的形成兵力扩张的局面。新增的兵力分成几股,一部分流入外人手中,一大部分能够流入他的手中,这就是赚的。
不可能让所有人忠心于你,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围着你转。
只要一部分能够吸纳到麾下来,付出的仅仅是一些缴获的装备罢了。
眼下仅有一个新二团还不够,李峰要给赵刚助威,再扶他更上一步,准备组建雁门纵队,由赵刚担任纵队司令,孔捷担任副司令,辖卫国团、新二团、独立团、新一团四个主力团,外加4个独立游击大队。
预计拿出24门山炮,组建6个炮兵连,给赵刚扩军,供雁门纵队使用,向雁门方向的第四独立混成旅团压一下。
李峰的话一出来,赵刚惊讶的站起身子。
“这,我恐怕不行。”
先压住赵刚,让他别着急。“这只是我单方面的一个想法,得看看友军是否同意,抢对方两个主力团,利用老兵做骨干,搭配我李峰手下的军工厂,完全可以额外扩充四五个团出来,两三个月就能形成作战规模。”
“先别着急推辞,更不用担心资历问题,你背后是我,这就是你赵刚最大的底气,最大的资历。” 李峰说话意气风发,目光灼灼。
“手握卫国团、新二团、独立团、新一团,四个主力团外加四个独立游击大队,都归你统领。雁门关是华北的咽喉,鬼子的运输命脉,我要你把纵队打造成插在敌人心脏的尖刀!”
赵刚沉下心来,听李副司令的安排。
独立团、新一团是两个刺头,但新一团的丁伟是个人才,大局观不错,李峰有意拉拢一下,这次向西而行的主力,很可能是丁伟这小子来主导。
王天珩的大汉旅,加上46师,再加一个新一团,足够应对那些骑兵了。
至于李云龙的独立团,安排在赵刚手下,补齐战斗力不足,作战欲望不足的一环。有这个擅长搞事情的家伙在,不妨给他添一把火。
赵刚跟孔捷带回来了李峰的消息,在内部掀起了一层轩然大波。
丁伟没觉得有啥区别,在哪都是当团长。
李云龙却瞪大了牛眼,大手一挥,不行,绝对不行。
独立团的团部,这位李团长已经要掀房子了,“他孔二愣子何德何能,能站在老子的头上当副司令?要当也是我李云龙来当。当初参军的时候,孔二愣子拿老套筒的时候,我背的是啥,快慢机。”
“赵刚背后有李副司令撑腰,人家有关系,咱还得从人家那拿装备。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当这个司令我没意见。孔二愣子凭啥啊。”
他说不行,基本没啥屁用。
做决定的不在李云龙这里,而在于总部,在于旅部。
与独立军联合作战的事情很受关注,如今李峰又越来越势大,俨然成了西北王。
双方保持良好关系,借大树底下好乘凉。
如果可以的话,还想借漠北这条线,跟老大哥取得联系,争取一些援助呢。
合作有利于双方,发挥独立军有完整的军工体系,可以快速扩充队伍。亦能充分发挥八路动员群众,在敌后搞破坏的作战方式,皆大欢喜。
大家都同意的事情,匀到你这个李云龙发什么牢骚。
有能耐你也成李副司令,你也领兵十万。
瞧瞧人家那个李云龙,也是从团长坐起来的。差别有多大,差距有多大。
旅长一通电话,就直接把李云龙给骂服了,要求他明天务必到雁门纵队去报到,争取拉来一个山炮连配合作战。
这样打碉堡、炮楼,就不需要靠士兵背着炸药包往前冲了,大大减少伤亡。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当下的节骨眼上,正是部队扩张之际,急需武器装备,也急需培养干部人才、炮兵人才。
近水楼台先得月,守着雁门纵队的24门山炮,培养一批炮兵不过分吧。
两个团迅速的归入到李峰麾下,由赵刚担任指挥。
这件事做成之后,李峰的动作很快,命令赵刚扩军,先把四个独立游击大队编制出来,每个游击大队三百人,由独立团、新一团的骨干担任。
再把新一团的部分骨干调往绥远,将丁伟这个团长调到归绥。
喜欢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你知道什么是鱼饵吗?除了你大汉旅之外,我会调动楚云飞的46师前往绥西,一同把那边的事情给盘一下。”
“既然势力错综复杂,咱们就快刀斩乱麻,快速的清除干净。”
拍了拍这家伙的肩膀,让他胆子大一些,不会让大汉旅平白无故送死的。
王天珩离开房间后,赵刚已经在等候了。
门外传来陈勇低沉的通报声,紧接着,赵刚挺直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下意识地拽了拽有些褶皱的军装下摆,深吸一口气,大步迈进办公室。
“李长官!”
赵刚身姿笔挺,敬礼的动作干脆利落,帽檐下透着几分拘谨。
李峰抬手指了指对面的木椅,嘴角带着几分笑意:“别这么见外,坐下说。今晚就是简单聊聊,咱们也是共同经历过生死的兄弟,不用总把职位挂在嘴边。”
“现在你也是旅长职务了,有什么感受?”
感受?
那可太多了,赵刚脸上五味杂陈,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
“当长官和做士兵,真的是两码事,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需要平衡的事情更多。我一直认为世界是非黑即白的,但有时候,总会有黑白之间的混沌地带。”
“职位越高,担子越重,但也意味着能做更多事。带兵打仗,光靠一腔热血可不够,既要懂得体恤手下,也要学会审时度势,还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
明显感觉到赵刚的成长,知识分子出身,也能从战场上打磨成璞玉。
李峰一直看好这家伙,原则性强,执行力强,文武双全,绝对是带队的好手。他不一定擅长打仗,但绝对可以带好一支部队,保证其作风优良。
此次归绥会盟,八路这边的代表也很给面子,符合他们拉拢一切抗战力量的初衷。
双方联合组建的新二团也初具规模,装备好,后勤完善,战斗力强。
这种合作模式可行,至少在当下阶段可行,能够辅助李峰快速的形成兵力扩张的局面。新增的兵力分成几股,一部分流入外人手中,一大部分能够流入他的手中,这就是赚的。
不可能让所有人忠心于你,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围着你转。
只要一部分能够吸纳到麾下来,付出的仅仅是一些缴获的装备罢了。
眼下仅有一个新二团还不够,李峰要给赵刚助威,再扶他更上一步,准备组建雁门纵队,由赵刚担任纵队司令,孔捷担任副司令,辖卫国团、新二团、独立团、新一团四个主力团,外加4个独立游击大队。
预计拿出24门山炮,组建6个炮兵连,给赵刚扩军,供雁门纵队使用,向雁门方向的第四独立混成旅团压一下。
李峰的话一出来,赵刚惊讶的站起身子。
“这,我恐怕不行。”
先压住赵刚,让他别着急。“这只是我单方面的一个想法,得看看友军是否同意,抢对方两个主力团,利用老兵做骨干,搭配我李峰手下的军工厂,完全可以额外扩充四五个团出来,两三个月就能形成作战规模。”
“先别着急推辞,更不用担心资历问题,你背后是我,这就是你赵刚最大的底气,最大的资历。” 李峰说话意气风发,目光灼灼。
“手握卫国团、新二团、独立团、新一团,四个主力团外加四个独立游击大队,都归你统领。雁门关是华北的咽喉,鬼子的运输命脉,我要你把纵队打造成插在敌人心脏的尖刀!”
赵刚沉下心来,听李副司令的安排。
独立团、新一团是两个刺头,但新一团的丁伟是个人才,大局观不错,李峰有意拉拢一下,这次向西而行的主力,很可能是丁伟这小子来主导。
王天珩的大汉旅,加上46师,再加一个新一团,足够应对那些骑兵了。
至于李云龙的独立团,安排在赵刚手下,补齐战斗力不足,作战欲望不足的一环。有这个擅长搞事情的家伙在,不妨给他添一把火。
赵刚跟孔捷带回来了李峰的消息,在内部掀起了一层轩然大波。
丁伟没觉得有啥区别,在哪都是当团长。
李云龙却瞪大了牛眼,大手一挥,不行,绝对不行。
独立团的团部,这位李团长已经要掀房子了,“他孔二愣子何德何能,能站在老子的头上当副司令?要当也是我李云龙来当。当初参军的时候,孔二愣子拿老套筒的时候,我背的是啥,快慢机。”
“赵刚背后有李副司令撑腰,人家有关系,咱还得从人家那拿装备。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当这个司令我没意见。孔二愣子凭啥啊。”
他说不行,基本没啥屁用。
做决定的不在李云龙这里,而在于总部,在于旅部。
与独立军联合作战的事情很受关注,如今李峰又越来越势大,俨然成了西北王。
双方保持良好关系,借大树底下好乘凉。
如果可以的话,还想借漠北这条线,跟老大哥取得联系,争取一些援助呢。
合作有利于双方,发挥独立军有完整的军工体系,可以快速扩充队伍。亦能充分发挥八路动员群众,在敌后搞破坏的作战方式,皆大欢喜。
大家都同意的事情,匀到你这个李云龙发什么牢骚。
有能耐你也成李副司令,你也领兵十万。
瞧瞧人家那个李云龙,也是从团长坐起来的。差别有多大,差距有多大。
旅长一通电话,就直接把李云龙给骂服了,要求他明天务必到雁门纵队去报到,争取拉来一个山炮连配合作战。
这样打碉堡、炮楼,就不需要靠士兵背着炸药包往前冲了,大大减少伤亡。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当下的节骨眼上,正是部队扩张之际,急需武器装备,也急需培养干部人才、炮兵人才。
近水楼台先得月,守着雁门纵队的24门山炮,培养一批炮兵不过分吧。
两个团迅速的归入到李峰麾下,由赵刚担任指挥。
这件事做成之后,李峰的动作很快,命令赵刚扩军,先把四个独立游击大队编制出来,每个游击大队三百人,由独立团、新一团的骨干担任。
再把新一团的部分骨干调往绥远,将丁伟这个团长调到归绥。
喜欢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天天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最新章节,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天天小说网!
天天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最新章节,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天天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