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平近些年来过的很苦。

  佛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李元平也深感此理,认为自己在为年少时的过错赎罪。

  李元平,高丽人,庶孽出身,家住智异山下的农庄。

  其父是两班武人出身,在职期间大肆侵吞田庄地产,视佃户为家奴,私募地痞无赖,一时间家门昌盛。

  李元平虽是妾妓生的庶子,但少年时衣食无忧,过的很快乐。

  在李元平十五六岁时,李父联姻贵女,诞下一嫡子,李父中年得子,对其十分宠溺,渐渐的疏远了李元平。

  同年,李元平被逼出家,在智异山断俗寺落发为僧,他的命运因此有了大转折。

  李元平在断俗寺结识了崔万全。

  崔万全是武臣领袖崔瑀之子,与李元平命运十分相似,妾妓所生,被迫出家。

  崔万全为人奸豪,很快与李元平引为好友,二者聚集了一批无赖僧侣,大肆囤积粮食,放高利贷,奸辱妇女,为祸一方。

  时蒙古人以使臣被害为借口,携兵入境大肆侵略高丽,高丽士兵难以阻挡,崔瑀畏惧蒙古人肆虐,挟天子迁都于江华海岛,是为江都。

  数次的侵略屠杀,让高丽民众对蒙古人畏惧如虎,李元平也抓住了这一点,向崔万全提议己方穿上蒙古人扮相,互称那颜。

  崔万全欣然应允,自此势力大涨,常常跨州府杀人犯案,李元平充当刽子手,在血与罪恶中满足快感。

  由于事情越闹越大,高丽刑部尚书朴暄向崔瑀提议召回崔万全,加之巡问使宋国瞻的寄信告状,让崔瑀下定决心,抓回儿子严加管教。

  崔万全一走,李元平一众无赖僧侣遭了殃,全数被押入狱中等待问罪。

  数月后,一众僧侣被释放,但李元平罪恶深重仍旧被关押。

  就这样李元平在狱中浑浑噩噩待了六七年,时常被狱卒鞭打辱骂。

  牢狱时光消磨了李元平的志气,就在李元平感觉人生无望时,牢狱外来了一位锦衣贵人。

  昔日的崔万全改名为崔沆,无赖和尚摇身一变成了左右卫上护军、户部尚书、崔氏武臣政权的法定接班人。

  李元平伏地掩面痛哭,崔沆当即任命李元平为自己的亲卫头领,且加器重言语。

  李元平骤得高位,心中惶恐难安,每每思及昔日犯下罪过仍觉羞耻不已。

  于是乎,李元平把崔沆赏赐的财物分发给百姓,同时拒绝了李父把家主传给自己,一心一意的为崔沆练兵,同时攻读典籍,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只为赎罪。

  一年冬日,崔瑀病重,急召崔沆回都城。

  时任上将军的周肃痛恨崔氏乱政,决定起兵诛灭崔沆,还政于天子王?。

  但周肃深感势单力薄,便私底下联络李元平,希望其忠于君王,忠于朝廷。

  今日李元平已非当年的恶棍,深知家国之大义,于是决定帮助周肃起兵。

  奈何天不随人愿,崔家家奴出身别将金仁俊察觉了此事,告密给崔沆。

  崔沆不信,召来李元平质问,李元平见事情败露便坦然承认,只求一死。

  崔沆忽而大笑,嘲讽年近半百的李元平幼稚,坦言:周肃之举不过是想将崔氏政权变成周氏政权罢了,天子大权旁落久矣,武臣人人拥兵自重,岂不闻唐朝安史之乱乎?

  李元平无言以对,数日后大义凛然的周肃也臣服在崔沆脚下,崔沆除去了李元平一切职务,却念在昔日情分放了李元平一条生路。

  李元平高山低谷走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在智异山断俗寺落发为僧。

  李元平的政治生涯走到了终点,但崔沆的人生高峰才刚刚开始,崔沆连续了父亲崔瑀的对外政策,联合宋国抵抗蒙古。

  但宋朝与高丽无接壤地带,需船只航运互通有无,对于蒙古对入侵高丽,常有兵马难及的情况。

  崔沆也是头铁,既不同意宋人驻兵江都,又对蒙古采取抵抗不合作政策。

  情况往往是只要蒙古人一打来,崔沆就利用蒙古人不善水性的特点龟缩在江华岛,同时呼吁百姓往山上跑,往海岛上游。

  出兵?开什么玩笑,崔沆手里的这点人马是用于巩固自己在江都的地位。

  一旦出兵,弄不好就会被其他武臣清君侧,崔沆可太清楚这群武臣权贵的尿性了,当年崔家的权力就是这么来的。

  出水就陆,还都开京一样也别想,至于百姓能跑别跑,跑不了只能怪命苦。

  蒙哥继位后,再次责令崔氏还都,崔沆还是一副死猪怕开水烫的态度,遂而蒙古高丽大战再次爆发。

  说是大战,其实就是单方面的掳掠人口,蒙古人在两年间至少从高丽抢走了二十多万人。

  李元平自然是命苦的一列,但得益于多年军旅生涯造就的体格,五十多岁的李元平被选中来海阳城充当蒙古海军。

  实际上蒙古海军的训练十分简易,大多数人员还停留在初识水性的阶段,说来也可笑坐船不吐竟是高标准。

  李元平参军时常年来往于江都,这方面的优势很明显,甚至混了一个教官头衔,左右还吃胖了几斤。

  此日,海军千户忻都亲自前来挑选人马,标准是不要蒙古人、不要辽东女真人,李元平很轻松的再次入选。

  两天后,李元平一众驾船出海,从航行方向可以判断是南下,李元平一时间有种不祥的预感。

  南方是宋朝的地界。

  李元平对宋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富有。

  在李元平年少时高丽还没有这么多的战事,宋人商贾来住的很频繁,他们往往穿着华丽的衣服,带着精美的瓷器,雪白的纸张来智异山换取粮食牲口。

  李元平记得很清楚,李父曾经为了一把精美的折扇出了两头牛的价钱,要是没有蒙古人入侵,那把扇子到现在应该还供在李父的灵位前。

  青年时期,李元平慢慢也了解了宋人偏安一隅,不算强国,时常被外族人欺负。

  李元平到了壮年,宋人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一下子就崛起了,全绩、孟珙、杜杲、余玠等许多宋人将领名字传到了高丽,让高丽人知道蒙古人也不是战无不胜的。

  临近暮年,李元平再观宋朝,这头老虎爪牙齐全,时刻都有吃人的准备。

  领头的那个黑衣僧人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如此挟兵入境,与送死何异?

  李元平看了看手中的刀,片刻后释然苦笑:算了,自己本就是该死之人啊。

  (本章完)

  喜欢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天天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最新章节,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 天天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天天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