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培养人才,将来也是为朝廷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

  不管是朝廷出钱,还是内帑出钱,也是应该的。

  毕竟,宫中要占这个名头。

  而占名头的好处,李世民岂能不知?

  还是那四个字。

  天子门生。

  受宫中恩惠的学子,将来出了书院,不管有几个能够真正的走进朝堂,走到太极殿,他们都必将是天子的学生。

  恩泽在身,当思进取回报。

  李世民的手,捏紧了手里的纸张。

  怀仁,考虑的很是周全。

  这是一份人情。

  也是头一回,这小子想办法让宫中出钱,这钱,他这个皇帝还出的心甘情愿,还要上赶着。

  李世民的嘴角微微掀起,露出一抹微笑。

  午后,李世民没有着急让石头来正殿叫自己,只是吩咐了王德一句。

  石头吃饱了,就让他在偏殿歇着,他乐意吃点心喝茶,就吃点心喝茶,乐意睡觉,就让人给他送个枕头过来睡午觉,反正下午,必然是要在他回去之前召见他的。

  李世民带着王德往立政殿去了。

  他心里有一个想法,但是这个想法,目前也只是一个苗头。

  他需要有个人听他的倾诉,让他的神思清明。

  但是这个人,不能是朝中的朝臣。

  只有在他自己理清楚脑海中的思虑之后,才会召见朝臣,说起这件事。

  而能够听他倾诉的。

  只有立政殿的皇后。

  也就只有立政殿的皇后,才配听他的倾诉。

  长孙皇后刚打算睡个午觉来着,殿外宫女便进来禀报,说陛下来了。

  长孙皇后起身,披上外衣,刚要往外走,李世民就已经独自进了殿内。

  挥挥手,让殿内的宫女全都退下。

  内殿之中,只剩下两口子。

  “今日石头又来送信了,是关于泾阳县庄子上的书院的事情。”李世民说道:“怀仁又在给朕出题了,不过,这次他出的这个题,朕很是感兴趣,也想去做。”

  说话间,李世民将李复想要做的事情都告知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闻言,面带笑容,柔声说道。

  “这是好事啊,陛下也是这般认为的不是吗?”

  李世民点点头。

  “这的确是好事,只是,我心里总是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感觉,思虑的不够周全,但是我仔细研读过李复送来的章程之后,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哪儿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所以,就来打扰你了。”李世民看着长孙皇后,温和的笑着。

  “以前我有犹豫不决的事情的时候,总能够从你这里获得一些思绪,与你聊过之后,我的脑袋啊,就能清明许多。”

  “这次还是一样,你怎么想的?”李世民好奇的看着长孙皇后,想要听听她的答案。

  长孙皇后仔细思虑一番,在殿内来回踱步。

  忽而停下了脚步。

  “从以往陛下对庄子上的书院的描述来看,陛下眼下还不希望庄子上的书院与长安城之间,有过多的差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这般道理吧。”长孙皇后柔声说着。

  李世民点点头。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书院每年都有动静,朕觉得,长安城里的人,对此也见怪不怪了。”

  “萧瑀两次被罢官,都跑去庄子上做个教书先生,弄的朕心里也是不上不下的。”

  提起这事儿,李世民也是有些憋屈。

  萧瑀对此,已经是混不吝的状态了。

  能拿这老头儿怎么办呢?

  李复有句话说的对,萧瑀这人,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朝廷,国家,需要这样的人。

  “最近一年的时间,不管是承乾和老七去庄子上,还是萧瑀去庄子上的书院,再或者是,程家和尉迟家的两个小子,庄子上书院的事情传到长安城里的,也不少,因此,朕才会说,或许,长安城里的人,对庄子上的书院,没有那么多的探究,听多了那里的事情,不管有什么,也都见怪不怪了。”

  “朕觉得,如此,反倒是好事了。”

  “是好事。”长孙皇后微微颔首。

  “想要庄子上的书院不过分吸引旁人的注意力,那就不能让那书院,与长安城中的书院区分开。”长孙皇后思索着说道:“尤其是国子监弘文馆。”

  “陛下想要从内帑出资,资助学生,那么,受到资助的,就不能仅仅只是书院里的学生了。”长孙皇后说道:“不然的话,国子监弘文馆里的学生,就会觉得,他们受到陛下重视的程度,甚至不如那边庄子上的书院。”

  “但是,能入国子监弘文馆的学生,他们.......”李世民微微蹙眉,有些不解。

  在国子监弘文馆读书的学生,大多出身不凡,即便不是出身世家大族,也是官宦之家,不缺钱。

  “差不差是一回事,陛下是否对他们一视同仁,又是一回事。”

  “他们可以不缺,但是陛下不能不给。”

  “这是公平。”长孙皇后认真的说道。

  “更何况,陛下方才所说,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给学业优秀者的奖赏,另外一种,是给家境贫寒的学子的补助。”

  “国子监弘文馆里的学生的确是不缺钱的,但是他们当中,也有优秀的人才,这个制度一旦颁发出去,他们就会琢磨,为什么陛下会奖励别的书院的优秀的学生,而不奖赏他们呢?”

  “他们看的,不是贫困补助金,而是优秀学生的奖赏,这代表的是陛下的态度。”

  长孙皇后仔细解释着:“所以说,这个制度如果要实行,那么,就要连同国子监弘文馆,甚至是长安城里有名的书院,一同实行。”

  “让诸多学子看到,陛下是重视人才的,朝廷是需要人才的。”

  “让天下人看到,陛下心系天下学子,即便是这个制度出不去长安城,也是代表陛下的态度,只是,宫中目前的能力,只能惠泽长安城。”

  长孙皇后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甚至连日后的影响,以及此制度不在长安城及周边之外推行的原由,也找好了。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天天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最新章节,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天天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天天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