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散去,太和殿外爆竹声此起彼伏,宫墙内外张灯结彩,大红灯笼映着皑皑白雪,新年的喜庆气息扑面而来。
官员们或三两低语,或面带喜色匆匆离去,将新春的热闹与朝会的振奋一同带向京城的大街小巷。
养心殿内,暖意融融,一众朝廷重臣垂手环立阶前。
苏琦捧着账本躬身启奏:"皇上,过去一年内务府收入颇丰。
皇家一号公司销售皇家御酿入账1100万银元,中华香烟更达2000万,中华银行股东分红500万,抄没鄂家叛逆,福家、于家、马家等阻碍新政官员、各地贪腐官员以及军队贪腐将领家产共计3500万之巨,杂项收入亦有500万,总计进账7600万银元。
支出方面,特勤局与国安局俸禄350万,新式火枪、火炮及弹药采购500万,南洋特别经费200万,教育特别经费100万,内务府日常支出100万,其他杂项支出100万,各项支出总计1450万银元。
去年内务府结余1400万,如今内务府共结余7550万银元!"
弘历指尖轻点案头奏折,目光扫过账本上的数字,笑道:"如今国库充盈,连带着朕的内务府也充实不少。"
苏琦躬身道:"中华香烟、皇家御酿在民间供不应求,市井坊间,人人以抽中华香烟、喝皇家御酿为荣。
商贾富户设宴待客,若无这两样,便觉失了体面,便是寻常百姓,逢年过节也总要买上一包香烟、半坛御酿,图个吉利。"
苏琦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欣喜,"更有洋人听闻后,也争相求购,如今这两样物件,已然成了我大清远销海外的金字招牌!"
弘历微微颔首,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好!既要保证品质,也要扩产增收。"
弘历忽然想起什么,放下茶盏道,"此前听闻市井里有些商户,竟冒用'皇家'之名售卖劣酒,此事可查清楚了?"
"回皇上,"苏琦神色一凛,"警察局已查获十余家作坊,涉案商人全部斩首示众。
此外,皇家一号公司在御酿、香烟包装上加印防伪纹章,日后再有仿冒,一眼便能识破。"
"做得好。"弘历目光灼灼,指尖轻叩扶手。
"皇家的招牌,容不得半点蒙尘。"
弘历靠回椅背,望着窗外灯笼在风雪中明明灭灭,忽然端起茶盏轻抿一口:"苏卿,你看这京城新修的水泥路,马车驶过再不见泥泞,百姓都夸朕做了件实事。"
苏琦立刻俯首:"全赖皇上远见,如今京城车马如织,再无雨天陷车之困。"
"可出了京城呢?"弘历将茶盏搁在描金云纹案上,发出轻响。
"朕前日收到河南巡抚密奏,说官道被雨雪冲得坑洼难行,驿站快马都摔死了两匹。"
弘历指尖无意识划过龙袍上的蟒纹,"大清官道数十万里,若全靠工部一板一眼地修,朕这把老骨头进了裕陵,也看不到路网通达的那一日。"
工部尚书周明远慌忙出列,蟒袍下摆扫过金砖:"启禀皇上,工部倾尽全力,月均也仅能铺设五十里。人力、物料俱已到极限,实在..."
话音未落,弘历指尖重重按在《皇舆全览图》直隶地界:"既知不足,为何不借民间之力?分段招标,让商贾富户承揽工程!"
周明远猛地抬头,眼中迸出精光:"皇上圣算!若以商户人脉银钱,不出二十载,必成南北通衢!"
"工部三日内拿出具体章程!无论工部还是民间修路,水泥路基厚度不得少于七寸,水泥沙石配比精确到两。
每十里立碑,刻监工、匠首姓名。"
弘历指尖划过地图上蜿蜒的黄河。
"朕会派特勤局暗桩扮作行商,但凡发现偷工减料——"话音陡然森冷,"不论官商,抄家灭籍!”
周明远伏地叩首,额头几乎贴住冰凉地砖:"臣遵旨!"
苏琦忽然上前半步,象牙笏板叩地有声:"皇上,同时开工需银甚巨,国库恐难..."
弘历抬手打断:"除九边军道与漕运干线外,其余官道一概外放!
民间商贾承揽路段,许其一定年限运营权,至于设卡收费细则由户部拟定,不得因之阻碍民间商贸发展。"
弘历冷笑道:"商贾无利不起早,新路运营之权,足够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自会有人抢着承揽工程,将官道修得平平整整。”
苏琦旋即重重叩首:"皇上深谋远虑!臣等殚精竭虑,不及陛下分毫!"
弘历负手踱至雕花窗前,指尖划过琉璃窗棂上凝结的霜花。
"再者,"弘历忽然开口,"如今内务府与国库所积银钱数以亿计,若只锁在库房,无异于死水一潭,银钱唯有流转起来,方能产生价值。"
苏琦心头剧震,壮着胆子出列:"臣斗胆建言,可扩大中华银行股本,降低企业信贷利率,如此或能..."
"中华银行已吸纳民间百姓储银数亿银元,足以应对民间商贸信贷需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官员们或三两低语,或面带喜色匆匆离去,将新春的热闹与朝会的振奋一同带向京城的大街小巷。
养心殿内,暖意融融,一众朝廷重臣垂手环立阶前。
苏琦捧着账本躬身启奏:"皇上,过去一年内务府收入颇丰。
皇家一号公司销售皇家御酿入账1100万银元,中华香烟更达2000万,中华银行股东分红500万,抄没鄂家叛逆,福家、于家、马家等阻碍新政官员、各地贪腐官员以及军队贪腐将领家产共计3500万之巨,杂项收入亦有500万,总计进账7600万银元。
支出方面,特勤局与国安局俸禄350万,新式火枪、火炮及弹药采购500万,南洋特别经费200万,教育特别经费100万,内务府日常支出100万,其他杂项支出100万,各项支出总计1450万银元。
去年内务府结余1400万,如今内务府共结余7550万银元!"
弘历指尖轻点案头奏折,目光扫过账本上的数字,笑道:"如今国库充盈,连带着朕的内务府也充实不少。"
苏琦躬身道:"中华香烟、皇家御酿在民间供不应求,市井坊间,人人以抽中华香烟、喝皇家御酿为荣。
商贾富户设宴待客,若无这两样,便觉失了体面,便是寻常百姓,逢年过节也总要买上一包香烟、半坛御酿,图个吉利。"
苏琦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欣喜,"更有洋人听闻后,也争相求购,如今这两样物件,已然成了我大清远销海外的金字招牌!"
弘历微微颔首,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好!既要保证品质,也要扩产增收。"
弘历忽然想起什么,放下茶盏道,"此前听闻市井里有些商户,竟冒用'皇家'之名售卖劣酒,此事可查清楚了?"
"回皇上,"苏琦神色一凛,"警察局已查获十余家作坊,涉案商人全部斩首示众。
此外,皇家一号公司在御酿、香烟包装上加印防伪纹章,日后再有仿冒,一眼便能识破。"
"做得好。"弘历目光灼灼,指尖轻叩扶手。
"皇家的招牌,容不得半点蒙尘。"
弘历靠回椅背,望着窗外灯笼在风雪中明明灭灭,忽然端起茶盏轻抿一口:"苏卿,你看这京城新修的水泥路,马车驶过再不见泥泞,百姓都夸朕做了件实事。"
苏琦立刻俯首:"全赖皇上远见,如今京城车马如织,再无雨天陷车之困。"
"可出了京城呢?"弘历将茶盏搁在描金云纹案上,发出轻响。
"朕前日收到河南巡抚密奏,说官道被雨雪冲得坑洼难行,驿站快马都摔死了两匹。"
弘历指尖无意识划过龙袍上的蟒纹,"大清官道数十万里,若全靠工部一板一眼地修,朕这把老骨头进了裕陵,也看不到路网通达的那一日。"
工部尚书周明远慌忙出列,蟒袍下摆扫过金砖:"启禀皇上,工部倾尽全力,月均也仅能铺设五十里。人力、物料俱已到极限,实在..."
话音未落,弘历指尖重重按在《皇舆全览图》直隶地界:"既知不足,为何不借民间之力?分段招标,让商贾富户承揽工程!"
周明远猛地抬头,眼中迸出精光:"皇上圣算!若以商户人脉银钱,不出二十载,必成南北通衢!"
"工部三日内拿出具体章程!无论工部还是民间修路,水泥路基厚度不得少于七寸,水泥沙石配比精确到两。
每十里立碑,刻监工、匠首姓名。"
弘历指尖划过地图上蜿蜒的黄河。
"朕会派特勤局暗桩扮作行商,但凡发现偷工减料——"话音陡然森冷,"不论官商,抄家灭籍!”
周明远伏地叩首,额头几乎贴住冰凉地砖:"臣遵旨!"
苏琦忽然上前半步,象牙笏板叩地有声:"皇上,同时开工需银甚巨,国库恐难..."
弘历抬手打断:"除九边军道与漕运干线外,其余官道一概外放!
民间商贾承揽路段,许其一定年限运营权,至于设卡收费细则由户部拟定,不得因之阻碍民间商贸发展。"
弘历冷笑道:"商贾无利不起早,新路运营之权,足够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自会有人抢着承揽工程,将官道修得平平整整。”
苏琦旋即重重叩首:"皇上深谋远虑!臣等殚精竭虑,不及陛下分毫!"
弘历负手踱至雕花窗前,指尖划过琉璃窗棂上凝结的霜花。
"再者,"弘历忽然开口,"如今内务府与国库所积银钱数以亿计,若只锁在库房,无异于死水一潭,银钱唯有流转起来,方能产生价值。"
苏琦心头剧震,壮着胆子出列:"臣斗胆建言,可扩大中华银行股本,降低企业信贷利率,如此或能..."
"中华银行已吸纳民间百姓储银数亿银元,足以应对民间商贸信贷需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天天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最新章节,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天天小说网!
天天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最新章节,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天天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