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3年元旦,凛冽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京城,却吹不散满城蒸腾的烟火气。
胡同口的糖炒栗子摊前,铁皮锅里黑砂与栗果翻炒得噼啪作响,焦香混着摊主吆喝"烫手的热栗",引得裹着棉袍的孩童拽着大人衣角直跺脚。
卖风车的老汉将竹骨彩纸扎就的风车插满草把,风轮在北风中飞速旋转,红绸穗子猎猎翻飞,惊得街角打盹的黄狗竖起耳朵。
新铺就的水泥路上,三五个少年追逐着滚铁环,铁环撞击路面发出清脆的"哐啷"声,引得马车夫勒住缰绳笑骂。
"小兔崽子,当心惊了牲口!"
戴着瓜皮帽的账房先生捧着账本缩在马车里,隔着车窗好奇打量着平整如镜的路面,往日泥泞里常陷的车辙不见了踪影。
街边包子铺的蒸笼白雾缭绕,伙计掀开木盖的瞬间,十八褶包子的麦香混着肉馅汤汁的鲜香扑面而来。
"客官里边儿请!今儿个新蒸的酱肉包,咬一口直冒油!"
跑堂的吆喝声未落,就见几个扛着麻袋的脚夫大步跨进店门,粗粝的手掌在水泥门槛上蹭掉积雪,高声嚷着要"十个肉包,再来碗滚烫的馄饨"。
绸缎庄的雕花木门吱呀推开,穿貂皮斗篷的贵妇人牵着丫鬟走出来,脚下绣鞋踩在水泥路面上发出"哒哒"脆响。
贵妇人忍不住低头细看:"这路当真奇了,瞧着灰扑扑的,走起来倒比青石板还稳当。"
丫鬟扶着主子上马车,眼尖瞥见对面杂货铺新贴的对联,红纸上墨汁未干的"水泥筑就康庄道,圣德庇佑太平年",正被风吹得簌簌飘动。
这时,一阵清脆的铃铛声由远及近,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锦缎长袍的商贾公子,骑着一辆中华自行车穿行街道,车轮卷着细雪飞转,灵巧避过行人时,引得孩童们追着欢呼。
紫禁城太和殿内。
"启奏皇上!自推行五寸令与生育优渥之策,四海臣民踊跃响应,辫发改制者逾万万之众,享受生育优待田税减免者达百万之多。
虽田赋岁入降至1600万银元,但市井繁庶,商税激增至3500万银元。"
户部尚书苏琦顿了顿,继续道:"自推行藩属零关税政策后,琉球、南掌、苏禄三国商船往来如织,如今安南、朝鲜重归版图,也纳入零关税体系。
五地商贸虽日益繁荣,但关税收入受税率调整影响,降至1800万银元。
幸赖盐政畅行,得银1200万,海外贸易日盛,外贸司创收1400万。"
弘历靠在龙椅上,指尖轻叩扶手,神色淡然,似早将一切变化纳入掌握,静静听着苏琦奏报。
苏琦语气一转:"过去一年,中华银行业务扩张迅猛,于民间信贷执牛耳,户部分红500万银元。
新币在大清各地成为主流货币,旧币回收越发顺畅,重铸生利1000万。
年末矿产股权交易火爆,已有三百余处矿场完成改制,入账高达1亿八千万!安南、朝鲜累计运回白银6500万,军队审计追回资金九百万,其他杂项收入600万。
经初步核算,全年财政总收入竟达3.7亿银元!其中矿产股权交易独占半壁江山,堪称开天辟地之壮举!"
话音刚落,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白发苍苍的老臣们颤抖着胡须,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震惊,有人不可置信地喃喃自语:"这...这怎会如此之巨?"。
还有人扶着朝笏,摇晃着身躯,口中不断念叨:"老夫为官数十载,从未见过这般盛况!”
弘历目光扫过群臣,沉声道:“矿产转让收益、安南朝鲜银钱乃一时之得,诸位无需惊讶。
去年出兵安南朝鲜、推行移民之策耗资巨大,且说支出。”
苏琦深吸一口气,翻开折本下页:"至于岁出——新设审计、保密、移民服务三局以及安南朝鲜派驻流官,官员俸银耗4000万,赈济灾黎用银600万,道路改造、黄河疏浚等工程耗资1600万。
截止年底,移民安南、朝鲜、关外百姓累计两百三十多万,其中移民关外占据七成,共耗银2800万。
军费开支最巨,达7800万银元,其中战船打造1700万、安南之役1600万、朝鲜用兵800万,西南练兵300万,余为杂项200万。全年财政总支出为1.7亿银元。"
苏琦合上折本,声音铿锵:"扣除支出,本年结余2亿银元,加上上年度结余的1亿银元,现国库储银已达3亿银元!"
太和殿内鸦雀无声,朝堂大臣们垂首而立,蟒袍玉带间,难掩眼底震动——八年前弘历初登大宝时,国库存银不过三千万两白银,如今竟翻了十倍。
老臣们垂首而立,骨节分明的手指捏着朝笏微微发颤,年轻官员眼底藏不住的惊叹与钦佩交织。
弘历抬手轻抚龙椅扶手上的螭纹,嘴角勾起欣慰笑意:"国库充盈至此,乃诸位爱卿同心协力之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胡同口的糖炒栗子摊前,铁皮锅里黑砂与栗果翻炒得噼啪作响,焦香混着摊主吆喝"烫手的热栗",引得裹着棉袍的孩童拽着大人衣角直跺脚。
卖风车的老汉将竹骨彩纸扎就的风车插满草把,风轮在北风中飞速旋转,红绸穗子猎猎翻飞,惊得街角打盹的黄狗竖起耳朵。
新铺就的水泥路上,三五个少年追逐着滚铁环,铁环撞击路面发出清脆的"哐啷"声,引得马车夫勒住缰绳笑骂。
"小兔崽子,当心惊了牲口!"
戴着瓜皮帽的账房先生捧着账本缩在马车里,隔着车窗好奇打量着平整如镜的路面,往日泥泞里常陷的车辙不见了踪影。
街边包子铺的蒸笼白雾缭绕,伙计掀开木盖的瞬间,十八褶包子的麦香混着肉馅汤汁的鲜香扑面而来。
"客官里边儿请!今儿个新蒸的酱肉包,咬一口直冒油!"
跑堂的吆喝声未落,就见几个扛着麻袋的脚夫大步跨进店门,粗粝的手掌在水泥门槛上蹭掉积雪,高声嚷着要"十个肉包,再来碗滚烫的馄饨"。
绸缎庄的雕花木门吱呀推开,穿貂皮斗篷的贵妇人牵着丫鬟走出来,脚下绣鞋踩在水泥路面上发出"哒哒"脆响。
贵妇人忍不住低头细看:"这路当真奇了,瞧着灰扑扑的,走起来倒比青石板还稳当。"
丫鬟扶着主子上马车,眼尖瞥见对面杂货铺新贴的对联,红纸上墨汁未干的"水泥筑就康庄道,圣德庇佑太平年",正被风吹得簌簌飘动。
这时,一阵清脆的铃铛声由远及近,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锦缎长袍的商贾公子,骑着一辆中华自行车穿行街道,车轮卷着细雪飞转,灵巧避过行人时,引得孩童们追着欢呼。
紫禁城太和殿内。
"启奏皇上!自推行五寸令与生育优渥之策,四海臣民踊跃响应,辫发改制者逾万万之众,享受生育优待田税减免者达百万之多。
虽田赋岁入降至1600万银元,但市井繁庶,商税激增至3500万银元。"
户部尚书苏琦顿了顿,继续道:"自推行藩属零关税政策后,琉球、南掌、苏禄三国商船往来如织,如今安南、朝鲜重归版图,也纳入零关税体系。
五地商贸虽日益繁荣,但关税收入受税率调整影响,降至1800万银元。
幸赖盐政畅行,得银1200万,海外贸易日盛,外贸司创收1400万。"
弘历靠在龙椅上,指尖轻叩扶手,神色淡然,似早将一切变化纳入掌握,静静听着苏琦奏报。
苏琦语气一转:"过去一年,中华银行业务扩张迅猛,于民间信贷执牛耳,户部分红500万银元。
新币在大清各地成为主流货币,旧币回收越发顺畅,重铸生利1000万。
年末矿产股权交易火爆,已有三百余处矿场完成改制,入账高达1亿八千万!安南、朝鲜累计运回白银6500万,军队审计追回资金九百万,其他杂项收入600万。
经初步核算,全年财政总收入竟达3.7亿银元!其中矿产股权交易独占半壁江山,堪称开天辟地之壮举!"
话音刚落,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白发苍苍的老臣们颤抖着胡须,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震惊,有人不可置信地喃喃自语:"这...这怎会如此之巨?"。
还有人扶着朝笏,摇晃着身躯,口中不断念叨:"老夫为官数十载,从未见过这般盛况!”
弘历目光扫过群臣,沉声道:“矿产转让收益、安南朝鲜银钱乃一时之得,诸位无需惊讶。
去年出兵安南朝鲜、推行移民之策耗资巨大,且说支出。”
苏琦深吸一口气,翻开折本下页:"至于岁出——新设审计、保密、移民服务三局以及安南朝鲜派驻流官,官员俸银耗4000万,赈济灾黎用银600万,道路改造、黄河疏浚等工程耗资1600万。
截止年底,移民安南、朝鲜、关外百姓累计两百三十多万,其中移民关外占据七成,共耗银2800万。
军费开支最巨,达7800万银元,其中战船打造1700万、安南之役1600万、朝鲜用兵800万,西南练兵300万,余为杂项200万。全年财政总支出为1.7亿银元。"
苏琦合上折本,声音铿锵:"扣除支出,本年结余2亿银元,加上上年度结余的1亿银元,现国库储银已达3亿银元!"
太和殿内鸦雀无声,朝堂大臣们垂首而立,蟒袍玉带间,难掩眼底震动——八年前弘历初登大宝时,国库存银不过三千万两白银,如今竟翻了十倍。
老臣们垂首而立,骨节分明的手指捏着朝笏微微发颤,年轻官员眼底藏不住的惊叹与钦佩交织。
弘历抬手轻抚龙椅扶手上的螭纹,嘴角勾起欣慰笑意:"国库充盈至此,乃诸位爱卿同心协力之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天天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最新章节,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天天小说网!
天天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最新章节,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天天小说网!